社團法人秋野芒文創協會


讓我們模擬一下,從東華大學出發,到花蓮的偏鄉小學,從日出到日落,一起體驗巡演的一天吧!

集合&裝車

七點,全體志工們集合,搬運器材、布景、道具,把一座故事的森林搬進遊覽車的肚子裡,或是裝上小貨卡。

而一個遊覽車的「肚子」能裝進多少東西?所有的舞台布景、道具、燈光音響、服裝,加上幾十個大大小小的箱子,全都要塞進去。若有演出是需要志工們在外住宿時,還要加上幾十個睡袋和行李袋!



因此在裝車之前,秋野芒都要進行「試裝車」。我們演算所有物件的體積,模擬出最佳的裝車方式和程序,逐層拍照,確定裝車SOP。

我們是「很會裝」的劇團!

出發前往

八點,我們承載著大夢上車,車外,路旁河谷地的野芒花,一大片一大片的蔓生搖曳著。遊覽車沿著台九線行駛,雲霧籠罩著遠山,太陽漸漸昇上山頭。每過一座大橋就越過一個鄉鎮,行經綿延的田野。

卸貨

九點,抵達國小後,卸下所有的舞台布景、道具、燈光音響器材,搬運到演出的場地。這趟搬運可能會經過一段走廊,上下樓梯,也可能要穿越整個操場,甚至爬個小山坡。通常要頂著大太陽,有時會下著雨,這時穿上雨衣的不只是我們,還有這些器材道具,我們保護這些東西,比保護自己還要謹慎,才能讓孩子看到一齣完整的戲、一座完整的森林。

擺放

卸貨的同時,所有的東西進入場地,都有一定的擺放次序和位置。一間小小的圖書室或教室,空間必須做清楚有效的規劃。各部門工作物品集中的位置、個人物品位置、舞台位置、工作空間、工具桌、控制桌,還有通道與動線,都不能有差錯。

裝台

九點半,開始裝台,禮堂、活動中心、圖書館或教室,這些小朋友平時集會活動、上課的地方,多半是我們的演出場地。當工作指令一下達,所有人各司其職,按照程序,讓完整的舞台在場上成形,將這裡,改造成完全不同的模樣,一個可以讓小朋友舒服看戲的地方。

舞台圖:

每場演出前,我們都會提前到國小進行場勘,測量空間大小、規劃工作空間、並事前利用sketch up繪製舞台圖,模擬搭建舞台起來的樣子,等到團隊一進入演出場地,就可以立刻依照模擬進行裝台。

拆卸式舞台:

為了便於移動,必須快速拆裝,我們改造活頁成為快拆裝置,使得我們可以每日移動,到不同的學校演出。

前台桌:

每一場演出,行政組的志工都會準備前台桌,上面會有各式各樣與演出相關的訊息,還會準備動物小耳朵,邀請小朋友一同成為森林裡的小動物。

服裝桌:

服裝組的志工會依照今天上場的演員,將動物服裝、臉譜照、油彩分別擺放好,每個演員都有自己專屬的位置,在換裝的時候能夠快速找到需要的物品。

燈光、音響:

在演出場地中除了舞台,我們還會架設自己攜帶的喇叭、燈光器材,藉由這些設備營造出來的氣氛,可一點都不會輸給專業劇團喔!

排戲

十一點半,要開始排戲了,平時的排練讓演員對戲熟悉;演出前的排練是為了讓戲更好看。藉由排戲,演員們可以調整自己的表演,同時也能讓舞台上的夥伴更了解彼此的狀態,彼此相互鼓勵,暖身也暖心。如果是空間特殊的場地,演員們也趁排戲適應自己、和表演空間的關係。

用餐

十二點多,用餐時間,這可能是一整天最輕鬆的時刻,大家自在的用餐,但仍要做好環保、回收分類。

化妝

下午一點,演員們到服裝桌集合,開始上妝。傳統的擬真動物妝容非常困難,為了讓新手也可以快速上手,必須事先設計一個「臉譜化」的動物妝,參考京劇臉譜的方式,拆解動物的樣貌,以大色塊為底加上臉部細節,就成為了人人都可以畫出的動物臉譜。

演員們在鏡子前,依照自己設計的臉譜,在臉上塗抹油彩,服裝組的志工則會趁這時間協助演員豎起頭髮,並戴上動物耳朵,最後再由服裝組檢查所有配件是否穿戴整齊。

演出

下午兩點半,演出開始了,不同於一般的劇場,空間上會有明顯的舞台、觀眾區,兩者之間通常又會有高度或距離上的分隔,秋野芒的舞台更多是在平地上和孩子們在一起,為的是能夠近距離和孩子們互動。《許願樹》中有大猩猩帶著小朋友一起許願,《動物勳章》裡動物會到舞台下和小朋友蒐集食材,《故事不見了》的動物們甚至會跑進觀眾席玩起捉迷藏!

《許願樹》

舞台有眾多機關,有單軌滑門、可升降的月亮、如星光閃爍的許願樹、煙霧效果的通道。這個戲還有很多有趣的空間變化。利用神秘通道,轉換舞台,帶所有觀眾一起來到新森林。

《動物勳章》

戲劇演出通常是一場聽覺與視覺的饗宴,但在這齣戲中,卻加入了「嗅覺」與「味覺」。觀眾在看戲的過程中,會真的聞到烤餅乾的香味,看完戲,可以品嘗到餅乾的味道。這是一座有香味的森林!

台車組合的舞台是這個戲的另一個特點。像拼圖一般,可以靈活移動、拼拆。還可以投影,裝設烤箱,功能多樣。

《故事不見了》

在秋野芒的森林系列故事中,和觀眾「互動」是十分重要的橋段。這齣戲中的「捉迷藏」就是最受小朋友歡迎的段落。另一個特點是這個戲有許多肢體動作表演的設計,充滿了「看」戲的趣味。

拆台

下午四點,小朋友離開了。我們再度圍成一個圓,打起精神,開始進行舞台的拆卸,準備帶著森林和我們一起返回旅程的起點。拆卸舞台,一樣,按照工作程序,打包、清點、擺放、裝車。

而且,就像我們戲裡講的故事,要愛我們的「森林」,我們盡力回收材料。「環保」是這個團隊另一個重要的特質,每個人都要身體力行。

回收馬克:

全台灣會有哪個劇團會回收馬克——也就是膠帶呢?只有秋野芒吧!只要它們仍然保有黏性,秋野芒就會回收再次使用,我們會把馬克貼回各種光滑表面,例如燈車、墊板、置物箱。然後,有一天,就有人發明了「馬克回收棒」。

活頁帶:

為了保護活頁在搬運過程中不會損壞,也為了保護其他布景不會被活頁刮傷,於是秋野芒發明了活頁帶,依照需要的長度製作,同時具備保護和捆紮的功能。

活頁字卡:

每組要捆紮的角材,都有一定的包紮位置和方式,我們把這個SOP圖像化,於是又發明了活頁字卡。

復原場地:

在我們抵達場地剛卸下隨身物品時,行政組的志工就會馬上拍照記錄場地原先的樣子,直到演出結束拆完台,便會依據照片將教室或禮堂復原成原本的樣貌還給學校,然後我們才會踏上歸途。

檢討

晚上八點,回到東華大學,卸完東西、吃飽飯,我們進行每一場演出之後最重要的事情——檢討。縱使我們今天從很遠的地方回來,工作很辛苦,我們為了讓下一間國小的孩童看到更好的演出,永遠要完成這最後、最重要的一步。

跟著秋野芒,帶著戲去旅行,經歷的點點滴滴,都在我心中一一累積,我也不知道這些事情在未來對我會有什麼影響,我只知道這個當下,我可以帶著滿滿的收穫和回憶進入夢鄉,我想我會夢到下一場演出,不知道,秋野芒,接下來會帶我走到哪個國小、哪個偏鄉。

演出番外篇

上面提到的只是我們常態性的演出日程,但有時候,還會有番外行程喔~

參訪

秋野芒的演出行動不只是以「帶來資源」的姿態進入偏鄉,而是以一種平等的方式交流,了解偏鄉美好的價值與故事。因此在行前針對所要拜訪的地區,進行社區認識的課程,建立人與土地的初步認識。在巡演過程中安排偏鄉地區的耆老或國小老師做社區導覽,或進行文化體驗活動,如有機會,也觀賞小學生的各種才藝表演,互相交流。

過夜

晚上十一點,是時候該睡覺了。我們就在國小的幼兒園、或者教室、或者圖書館,或是直接在演出場地,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地方鋪開睡袋,與蚊蟲、還有大家的鼾聲與氣味共眠。在睡前,我們曾像孩子般玩心大開,玩起睡袋毛毛蟲爬行比賽;也曾經圍著圈,有談心的溫暖時刻。

盥洗

晚上九點半,如果是在外縣市巡演,盥洗對團隊來說就是件大事,學校有時會提供教師宿舍或廁所提供盥洗,「可能」有熱水。但團隊內30幾人都需要排隊洗澡,就算規定每個人只能有10分鐘的盥洗時間,還是要200-300分鐘,很常會洗到半夜。為了避免這種狀況發生,我們也曾和附近的廟宇、民宿、甚至派出所借過洗澡間!